盛夏冰品 小冰杯为啥能站C位

河南日报   |   记者 翁韬 实习生 闫迅达  |  2025-08-08

8月6日,在郑州市一家连锁便利店,消费者正在选购冰杯。 本报记者 邓放 摄

  □本报记者 翁韬 实习生 闫迅达

  今年夏天,一只装满透明冰块的塑料杯,成功占领了各大便利店冰柜的核心位置,成为年轻人社交圈的热门单品。从纯冰块的基础款到各种风味的进阶版本,这款新兴的消费单品跟今夏的气温一样火热,给暑期的消费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活力。美团闪购数据显示,6月以来,河南省冰杯成交额同比增长290%,未来的市场想象空间引人瞩目。

  冰杯走红的社交逻辑

  8月4日,在郑州市金水区一家连锁便利店,冰柜最显眼的位置陈列着农夫山泉、冰极限等多个品牌的冰杯产品,价格区间在3元至7元。

  几名正在选购冰杯产品的年轻人表示:“左手一杯咖啡,右手一只冰杯,现场就能制作并喝到冰爽的咖啡,是夏天打工人的办公神器。”售货员补充道:“今年高温持续时间较长,每天来买冰杯的消费者络绎不绝,主要是年轻消费群体。现在冰杯产品的补货频率比之前高很多。”

  平平无奇的冰块装入塑料杯,为何在这个夏天一跃成为热门?尽管冰杯几年前已进入中国市场,但真正引爆消费热潮却是近一两年的事。据了解,市面上的冰杯主要来自冰力达、冰极限等几家可食用冰公司,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,农夫山泉、盒马等品牌也纷纷推出相关产品,让冰杯的产品线丰富起来。

  除了纯冰块基础款,今年夏天,越来越多的冰杯厂家推出了各种风味杯,例如,水果味冰杯、茶饮冰杯、咖啡冰杯等系列。很多年轻消费者认为,在家门口的便利店就能买到不同口味的冰杯,不仅清爽解暑,还解锁了很多口味的冰饮。百变的搭配、新奇的冰杯花样,也成为年轻人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热点内容。

  专注研究餐饮行业十多年的“有味餐饮加速器”创始人谭野认为,这一现象的爆发与短视频内容消费的兴起密不可分。“短视频内容消费催生‘视觉饮品’。冰杯的视觉刺激——透明杯身、冰块碰撞声效、果味气泡升腾——极易在短视频中制造感官注意力。它天然就是一个可传播的饮品符号,具备‘内容即商品’的特征。”

  这一特性,在年轻人的社交平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今年夏天,冰杯自制饮品在各大社交平台百花齐放。记者在小红书上检索“冰杯特调”话题,显示浏览量高达2.3亿次,相关分享笔记超过4万篇。“优益C+梅桃汁+柠檬味伏特加=少女心事”“血橙味饮料+蓝色电解质饮料+金酒=加州海岸”“蓝橙+金酒+普洱=醉江南”……很多年轻消费者发挥各自的创意,将普通的冰杯玩出了无限花样,进一步推高了其热度,也给冰杯打上了社交属性的标签。

  冰杯定价背后的冷知识

  不久前,农夫山泉上市了一款2公斤的“纯透食用冰”,市场售价达22.8元。而冻制这些冰块所需的4瓶500毫升农夫山泉瓶装水,市场价仅在8元左右。这一价格差引发不少消费者对冰杯高定价的质疑,甚至被冠以“冰杯刺客”之名。

  然而,冰杯的定价,远不止“一块冰”那么简单。多位行业从业者向记者透露,冰杯价格高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特殊要求。

  “商用冰杯的冰块生产讲究‘慢工出细活’。”省内一家食用冰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解释,为了让冰块密度更高、融化更慢,企业采用低温缓冻工艺:先对原水进行多层过滤净化,再通过流水式分层结冰技术,将水分批喷洒在低温结冰板上,逐层冻结的同时反复挤压,逼出气泡。“这与家用冰箱从外到内冻结的方式完全不同,设备投入和能耗成本都高出不少。”

  而装载冰块的容器同样暗藏门道。普通饮料杯常用的PET塑料在-18℃至-20℃的低温环境中容易脆化开裂。因此,冰杯杯体必须采用耐低温材料——目前国内多依赖进口的乙二醇改性PET树脂,仅此一项原材料成本就比普通饮料杯塑料高出30%以上。此外,为防止冷链运输中冰块融化渗水,杯盖采用了热收缩膜密封技术,这进一步推高了包装成本。

  从工厂到货架,冰杯全程都得“住冷库、坐冷链”。一名便利店采购人员算了笔账:生产后的冰杯需立即存入-20℃冷库,运输环节要维持同样低温,终端冰柜的能耗成本也需分摊。多重环节叠加起来,让看似简单的冰杯成了“冷链消耗品”。

  未来空间有多大

  据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发布的报告预测,未来三年,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将达39%,远超全渠道8%的增速。到2026年,冰品冰饮即时零售渠道销售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。

  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,冰杯的价值不只在于冰本身,而在于它创造的“即时满足”消费体验。当消费者愿意为这种体验付费时,意味着冰杯经济蕴含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  有业内人士认为, 冰杯未来的核心竞争不在“杯”,而在“冰”。当下,随着无人零售、即时配送和社区团购的融合加速,冰杯有望演变成“最后一公里冷饮服务基础设施”的关键节点产品。比如,冰杯+果汁、冰杯+即饮咖啡,构成模块化冷饮组合。社区团购平台将冰杯与饮料、酒水组合销售,短时间配送到家,满足家庭聚会等场景需求;无人零售终端中,冰杯作为热门商品陈列,消费者可随时购买搭配饮料制作冰饮;即时配送的高效性则让消费者第一时间享受冰爽,拓展了消费场景与市场空间。

  谭野表示,未来的冰杯设计要为内容而生,要具备“镜头友好属性”(视觉层次、声音反馈、品牌IP)。一切不能在镜头里“自我推销”的冰杯,都将被边缘化。他认为,冰杯的未来增长机会,将诞生在“夏季冷饮轻生活”这个垂类生态,包含便携制冰机、定制冰模、主题水杯、果味冰袋、冰饮佐食等组合产品。

  “谁掌握了这个‘冰生态’的用户心智,谁才能建立品牌长期势能。”谭野认为,冰杯未来可能将不再是饮品“附属品”,而是会成为餐饮连锁、便利零售、短视频直播等业态里的基础设施——就像当年扫码支付小程序一样,从“可选项”变成“必选项”。

声明: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